突发性耳聋与免疫应激的关系

日期:2022年10月09日 08:40                来源:沧州医教研究                 作者:吴静 张海燕 王亚娜                点击:[ ]


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指短时间内,紧急发生的,相邻至少2个频率内听力下降达20dB以上的,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耳闷及眩晕,临床常简称为“突聋”。突聋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多数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膜迷路积水、免疫应激有关。突聋的预后是高度可变的,取决于初始损失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发病和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是否存在眩晕及耳鸣等情况。临床研究显示,部分突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能存在感染,为验证这一假设,进一步探究突聋病因,我们选取162例该病患者,进行分析。

收集 2015年9月~2019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突聋患者162例,年龄24~68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男69例,女93例,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是5.8天。患者入组标准均符合 2015 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聋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分型,低频下降型78例,高频下降型33例,全频听力下降型(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51例。以上患者均排除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史及血液病史,入院前未经系统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当日查血常规,按血常规化验结果及治疗情况分为WBC正常组78例,接受激素为主的常规治疗;高WBC常规治疗组42例,接受激素为主的常规治疗;高WBC联合治疗组42例,接受激素为主的常规治疗,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三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发病侧别、听力损失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根据指南推荐方案,低频下降型患者,给予甲泼尼龙40mg 每日一次,连用3天,如有效,再用2天后停药,同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87.5mg qd,连用10天;高频听力下降型给予甲泼尼龙40mg,每日一次,连用3天,如有效,再用2天后停药,同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105mg,每日一次,2%利多卡因10ml,每日一次,连用10天;全频听力下降者给予激素及金纳多,药物使用方案同高频听力下降型,同时给予巴曲酶首次10单位,之后每次5单位,隔日1次,共5次,期间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合并耳鸣、眩晕者,加用甲钴胺及倍他司汀口服。高WBC联合用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生素(头孢呋辛0.25g,每日两次),连用3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降至正常水平则停药,否则继续用药,3天后再次复查血常规,最长不超过7天。三组患者均行治疗前后血WBC、血CRP化验、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听性脑干反应等检查。

参照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相关标准判定临床疗效: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不足15 dB。总有效率=(痊愈耳数+显效耳数+有效耳数)/ 总耳数 ×100%。

结果发现,高WBC常规治疗组有效率85.7%,高WBC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3.3%,均高于白细胞正常组的64.1%;高WBC常规治疗组和高WBC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WBC常规治疗组和高WBC联合治疗组治疗后WBC含量与CRP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但两组间治疗前后WBC和CR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样本亚型分析显示,低频下降型中,WBC升高患者比例较其他类型突聋患者高,且低频下降型患者总有效率高于高频下降型和全频听力下降型。

我们在既往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突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高于正常范围,但患者体温均在正常水平,无发热。查找相关资料,发现近几年已有少量文献报道了突聋中部分白细胞升高。但对于突聋患者中白细胞升高的原因,是否与细菌感染有关,如何指导此类患者的临床用药,尚未有深入研究。为逐步解开上述疑惑,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升高的患者,即使不加用抗生素治疗,仅采取常规治疗,对突聋原发病控制好以后,白细胞仍能降低至正常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突聋患者白细胞升高,并非细菌感染引起,而是应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国外也有学者证明,除细菌感染以外,可引起白细胞升高的情况诸多,如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恶性肿瘤、创伤、应激等。由于白细胞主要成分是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通过趋化、吞噬和释放细胞毒性产物等一系列快速协调反应杀伤病原微生物。某些特定情况下,感染发生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升反降,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常比白细胞计数增高更准确反映感染的炎症程度。而我们的研究发现,部分白细胞升高的突聋患者,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属正常范围,故而进一步验证我们的假设,突发性耳聋患者白细胞水平的升高,并非细菌感染。并且,白细胞升高患者中,应用抗生素和不用抗生素,治疗效果相近,没有明显差异,故对此类患者治疗时,没必要应用抗生素。有意思的是,白细胞升高的突聋患者,预后竟明显好于白细胞正常的患者。我们猜测,由于白细胞升高与机体免疫系统启动有关,这类患者的免疫防御性可能好于白细胞正常的患者,在突聋发病时机体启动自身主动调节、自我修复。对总样本二次分组,分析各亚型白细胞升高患者比例,发现低频下降型患者白细胞升高比例较其他类型高,进一步比较各亚型有效率,显示低频下降型患者有效率高于其他类型患者。我们分析,不同亚型白细胞升高比例不同,可能原因是各亚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低频下降型患者自身免疫防御型可能更好,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对突聋不同亚型临床治疗也应有不同侧重性。

本研究中,我们还检测了各组CRP水平。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炎性因子,CRP在健康人群体内含量微乎其微。当机体受到感染、肿瘤、急性心肌梗死或组织损伤时,在TNF-α和IL-6诱导下,血浆中CRP急剧上升,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调理作用,被称为“急性蛋白”,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中。有研究表明,突聋患者耳局部缺氧,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如IL-6等,进而诱导CRP合成,抵抗炎症反应对机体的伤害。国外学者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多因素风险评估,发现突聋患者外周血CRP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伴有动脉内膜的增厚。研究者认为,CRP在突聋的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除作为炎症标记物外,还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损害血管,CRP可作为评价突聋患者内耳功能损伤的重要标记物。我们研究结果显示,突聋患者血液中CRP水平高于正常值,与前述研究结果一致,CRP可作为突聋发病的监测指标,其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对抗耳缺氧的应激能力。血CRP含量与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正相关,CRP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本研究未设置正常对照组,该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不详。进一步分析血WBC与CRP相关性发现,二者无明显相关,但联合检测两种指标,仍有助于判断突聋的严重程度,指导合理化用药。

综上所述,突聋的发病可能与炎症相关,但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机体免疫应激系统的启动发挥了作用。这种免疫应激机制,能引导机体启动自我保护和促修复功能,促进突聋的良好转归。白细胞升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白细胞正常者,对白细胞升高的突聋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没有临床意义。而寻找白细胞升高的免疫机制,从免疫应激角度寻求突聋的更好治疗,是值得尝试的新途径。

 

(第一作者系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上一条:通心络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下一条:佐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病变改善的分析

关闭

版权所有:沧州市营养协会       推荐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