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筛血癌的第一道防线——血常规检测

日期:2022年09月23日 15:10                来源:沧州医教研究                 作者:代荣琴                点击:[ ]

血常规检测是白血病的窗口,能够在早期发现白血病细胞,目前,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已经普及各家基层医院,仪器精密分析和报警提示,再加上设置的复检规则,为初筛白血病细胞提供了保障,但,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人员素质相对落后。究其原因有几何?是检验人员的进步跟不上科技发展?还是检验人员逐步在忽视人工镜检?下面是一例通过血常规初筛到白血病细胞,通过本病例再次给检验人员发出“警告信号”:镜检不能丢。

一、病例经过

患者,女,18岁,因皮肤散在出血点就诊于皮肤科,经询问,患者还有胃肠道不适,医生开具血常规、尿常规和粪便常规检查,检查结果:尿常规正常,便常规隐血阳性,血常规结果异常如下:

1.检测结果两系明显异常,单核比例相对增高。

2.白细胞散点图分界不清,提示有幼稚细胞存在。

 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低,单核细胞比例相对增高,幼稚细胞增高,分析原因可考虑:白细胞减少症?标本凝集了?EDTA(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低?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又提示有幼稚细胞,存在幼稚的单核细胞?白细胞散点图分界不清,幼稚细胞影响?⑥仪器报警信息: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直方图考虑异常?血小板有问题?

3.首先进行了血涂片复检,涂片后镜检结果如下:

血小板并未聚集,低倍镜下观察片中有核细胞数量较少,在浏览血膜周边时,发现有异常细胞可能。换油镜下发现如下图异常细胞。

最终通过复检,在血常规报告单复检一栏提示:片周看见幼稚细胞,高度考虑异常早幼粒细胞(M3细胞),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建议临床及时关注,给予处理。

4.骨髓报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经验总结

1. 血常规结果异常,首先要结合患者信息作初步分析,如年龄、性别、就诊科室等,以上信息有时会提示易发病;该病例为女性、18岁,就诊皮肤科,考虑初诊血液病方面可能较大。

2. 血常规结果异常,联系临床,获得更多患者的临床特点是必要的,初诊还是复诊,患者还有哪些表现,对我们结合检测结果给出合理性建议是很关键的。该病例除了皮下出血点外,还有胃肠道不适,粪便潜血阳性,考虑肠道有出血,这也是AML-M3患者出血的另一大临床特点。

3. 外周血单独一系减低和伴随多系减低,临床诊断价值有很大区别,要注意单项指标异常和多项指标异常的综合性分析。

4. 血常规复检规则的建立、验证、记录、存片是四大必要元素,读片方法不能忽视,片子中间不容易发现异常细胞,片尾和片周是异常细胞尤其是大个儿细胞存在的区域,所以,严格执行复检规则可有效避免白血病或血液疾病的漏诊,减少医疗事故。

5. 检验人员并非操作工,通过实验协助诊断,医学检验换位检验医学,为患者及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和指导建议。该病例最终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本病凶险之处即为出血,极易并发DIC,早期的诊断可给挽救患者生命更多机会和时间。我们报告血常规结果的同时,立即建议临床马上检测凝血功能,评估患者出血风险。

血常规作为筛查“血癌”的第一道防线其作用不言而喻,再精密的仪器也代替不了人工镜检。该患者已及时收入住院,接受相关治疗。


(作者系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上一条:河北沧州回族4项与手足相关的遗传学指标的研究

下一条:甲亢患者血清中免疫调节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关闭

版权所有:沧州市营养协会       推荐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